历史

247 气氛(1 / 4)

推荐阅读:

世界各地对“神童”这种噱头都是很热衷的,就像现在火热的“新概念作文大赛”,因为有特招京城大学、震旦大学、两浙大学等等名校的噱头,更是显得颇为不拘一格遴选逸才。

不过对沙城本地官僚,尤其是姑苏、建康等两江省大城市的职业官僚而言,这玩意儿吸引力还不够大。

远不如奥赛金牌。

再加上数学家华罗庚是两江省金山人,在怎么蹭热度这件事情上,可操作性越高才越有低成本优势。

所以小学生的“华罗庚金杯”赛,才是重中之重,并且还有跨省联动、交流的意义,这又涉及到别的资源交换问题。

不像“新概念作文大赛”的话语权有问题,技术官僚基本不感冒。

而最有含金量的,还是奥赛金牌,因为这是可以量化且相对客观的东西,两江省和两浙省从官方到民间,都维持了它的含金量。

即便到后来所谓全国“奥赛热”退热,在这两个省是没有的,因为如果孩子拿到一块牌子,保底证明混个六大投行不在话下。

硬件实力水平摆在那里。

对两省有经济实力的家庭而言,择校在这个时候就是个次要问题,十几岁的择业方向才是首先要考虑的。

张浩南从竞赛这个点切入,教育局拿来树典型、打名气,是没有任何问题的,老百姓不会觉得政府在瞎搞,只会把目光聚焦在“神童”身上。

至于说好事之徒在这上面包装多少个故事,教育局不会管,名声越大越好,越多越好。

“这小倌是不错啊!”

夏俊良讲究一个眼见为实,看过张然亮平时训练用的试卷后,很是惊讶,他看的可不是什么小学家庭作业或者期中期末考试,那玩意儿百分百满分,张然亮从未犯过错。

一摞试卷就是张然亮做着玩儿的竞赛卷,从简单到高难度,节奏是很明显的,但张然亮都能跟上,不是说会做,会做只是说明脑子聪明,不能说明竞赛应试水平提升。

花两个小时解决和五分钟搞定,那是两回事。

常见的“鸡兔同笼”、“小明的储钱罐”、“大小油桶”等等题型,限定在小学这个级别,可以刷掉百分之九十九的学生。

举报本章错误( 无需登录 )
最新小说: